老人摔跤為何致命?家有65歲以上的人都應該看看
- 编辑:5moban.com - 18頂端新聞ⷥ䧦奺𗥠𑨨者 梁露露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受全國人民愛戴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歲。
據報道,今年3月份袁老在海南三亞雜交水稻基地意外摔了一跤,然後就出現了身體不適,隨後到醫院接受治療。
看似普通的摔跤竟為何對老年人有如此大的殺傷力?記者采訪到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運動康複科運動康複師孫岩。
老人摔跤 可能引發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孫岩告訴記者,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項生理機能衰退、肌力減退、平衡能力差再加上骨質疏鬆,僅輕微外傷就會造成骨折。從跌倒的特點來說,以髖部骨折最為常見。
老年髖部骨折又被稱作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大數據統計顯示,老年人髖部骨折後一年左右的死亡率為17%~33%,因此骨折後應盡快進行手術幹預,並在術後進行有效、快速的康複,讓病人恢複到傷前的水平。
同時,髖骨骨折治療過程中因長期臥床,容易產生褥瘡、泌尿係感染、肺部感染及下肢神經的血栓形成,甚至肺栓塞等並發症。因此無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對於老年人來說,髖部骨折都是一大難關。
專家建議老年人進 行抗跌倒鍛煉
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如何預防跌倒?孫岩提出以下建議:
改善居室環境,在生活中容易跌倒的地方安裝扶手,如床邊、沙發邊、洗手間、走廊樓梯等。
公眾場所設置跌倒高風險標識、走廊宣傳標識。
在衣物的選擇上,老年人盡量穿著合體的衣物和防滑鞋,選擇時攜帶上拐杖等輔助工具。
“除了這些預防措施,老年人在平時還應該進行抗跌倒鍛煉,增加抗跌倒能力。”孫岩告訴記者,抗跌倒鍛煉主要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為熱身運動,如頭頸部活動、上肢活動、髖關節活動等。

頭頸部活動:頭部站立位,兩眼平視,兩手相握並自然放於腹前。緩慢將頭以盡量大的幅度向左、右轉,回歸原位,如此分別各轉次。

上肢活動:雙臂前後內外擺動,擺動數十秒。

髖關節活動:站立位,抬起一側大腿,屈膝屈髖,向外和內旋轉,各十次左右。
第二部分為肌力訓練,如仰臥直抬腿、俯臥屈膝、臀橋等。

仰臥直抬腿:仰臥位,伸直下肢,向上抬起下肢至60Ⱕ𗦥再緩慢放下,每天訓練100次。

俯臥屈膝:俯臥位,屈曲膝關節訓練大腿後側,每天訓練100次。

臀橋:仰臥位,屈膝屈髖,雙腳平放於床麵上,雙腳與肩同寬,使臀部抬起至與下肢在一條線上,再緩慢放下。每天做60次。
第三部分為平衡訓練,如倒著走、“8”字形走等。

倒著走:無輔助工具時,站立位,兩眼平視前方,倒退走 10 步,轉身,再倒退走10步回歸原位,如此反複。

“8”字形走:以個人步速,自某處出發,順時針步行回到該處,後逆時針步行,再次回到出發點,使步行軌跡成“8”字形,如此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