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約翰・坦普爾,第三世帕爾姆斯頓子爵(又稱帕麥爾斯頓、巴麥尊)(HenryJohnTemple,3rdViscountPalmerston)(1784年10月20日-1865年10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1830年~1834年,1835年~1841年和1846年~1851年)和英國首相(1855年~1858年)。他出身於愛爾蘭貴族,畢業於劍橋大學,1809年-1828年任英國軍務大臣,其後擔任內政大臣。兩次組閣,連續擔任英國首相近十年。他是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對華侵略政策的主要製訂者。
1855年3月,沙皇尼古拉一世駕崩,即位的是他希望和平的兒子亞曆山大二世。然而,巴麥尊勳爵認為和談條件對俄國太寬鬆了,因此勸拿破侖三世中斷和談。他篤信英國定能打下塞瓦斯托波爾,從而獲得談判桌上的優勢。英國人在凸角堡前傷亡慘重,但隨著法國人於9月占領了馬拉科夫(Malakov),塞瓦斯托波爾守軍投降。1856年2月27日,雙方休戰,經過持續一個月的巴黎和談,各國達成了協議。巴麥尊勳爵將黑海非軍事化的要求得到滿足,但未能讓俄國向土耳其交還克裏木半島。1856年3月30日,和約簽署。4月,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巴麥尊勳爵嘉德勳章。
亞羅號事件
1856年10月,一條名為亞羅號的海盜船被中國人扣留。該船為一個臭名昭著的中國海盜所有,曾於兩年前向英國政府注冊,有一個掛名的英籍船長,船員都是中國人。中國巡河水師在中國領水上攔截了該船,拉下了船上的英國國旗。中國籍船員都被逮捕但英籍船長被釋放。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宣稱中國人侮辱了英國國旗,發出 ,要求中方道歉。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並查出亞羅號登記的執照在三星期前就已到期,因此無權懸掛英國國旗,也不再受國際法的保護。然而,巴夏禮為了保全顏麵,拒絕讓步,他無視國際公約,反而宣稱中國人在行動前對該船並非英國船的事實並不知情。巴夏禮派出艦隊轟擊葉名琛的住所,導致大片城區被毀,以及大量的傷亡。作為回應,葉名琛發布公告,號召廣州人 合起來消滅“英夷”,懸賞要英國人的人頭,城外英國人居住的洋行也被燒為平地。
當消息傳到英國,許多內閣大臣都認為巴夏禮的做法不管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屬錯誤,總檢察長也認定他無疑觸犯了國際法。然而,巴麥尊勳爵卻庇護巴夏禮,表示下屬的行動不應受到事後批評。在接下來的議會辯論中,下議院的科步登(Cobden)和格萊斯頓等人從道德的立場上激烈抨擊政府的對策。辯論持續到第四天時(1857年3月3日),巴麥尊勳爵開始攻擊科步登和他的言論充滿了“反英國的感情,簡直是自己放棄了對自己祖國和同胞的羈絆,我從未想到議會中會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什麽都是英國人的錯,和英國為敵做什麽都是對的。”他進一步宣稱,若譴責英方做法的提議得到通過,就表示議會投票“拋棄掉了地球另一端的眾多英國臣民,把他們交給一夥野蠻人――一夥慣於綁架、謀殺、投毒的野蠻人。”該提議以六票的優勢獲得通過後,巴麥尊勳爵隨即要求女王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他的要求得到滿足。在國際上,中英之間的危機愈演愈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達到頂點。
巴麥尊勳爵的立場在國內極受歡迎,自1835年起他所在的黨派就一直屬於國會的第一大黨。科步登等人則丟掉了議員身份。關於這次選舉,沙夫茨伯裏勳爵(LordShaftesbury)這樣寫道:
(巴麥尊)的受歡迎程度十分驚人――說起來都怪,整個事態都圍繞他的名字來轉動,看起來都沒用什麽策略、主義、口號之類的來影響人心以決定選舉;僅僅是簡單的“你以前支持巴麥尊嗎,不支持嗎?現在你支持嗎,不支持嗎?”
辭職
此次選舉後,巴麥尊勳爵批準了1857年婚姻法案(MatrimonialCausesAct1857),首次允許世俗法庭做出離婚判決,並取消了宗教法庭做出離婚判決的權限。反對該法案的議員中包括試圖用冗長演說來阻擋法案通過的格萊斯頓,這是英國曆史上的首次。但巴麥尊還是決定要讓法案通過,並且做到了。
這年6月,印度人民發動起義,攻擊當地英國人的消息傳來,巴麥尊勳爵派科林・坎貝爾(ColinCampbell)帶援兵趕往印度。他還同意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收歸國有,這在1858年印度政府法案(GovernmentofIndiaAct1858)中獲得通過。
一名意大利共和主義者菲利斯・奧西尼(FeliceOrsini)被發現試圖用英國造的 暗殺法國皇帝,激起了法國人的憤怒。巴麥尊勳爵提出了一項謀殺法案,要求將在英國策劃謀殺他國居民的行動定為重罪。保守黨在議會一讀時投票支持,但二讀時他們投了反對票。巴麥尊勳爵的議案以十九票之差未獲通過,於是在1858年2月,他被迫辭職。
雖然如此,但保守黨無法在議會中占到多數,當羅素於1859年3月提出一項要求放寬選舉權的議案時,盡管保守黨表示反對,議案還是獲得通過。議會解散並重新進行選舉,輝格黨獲勝。巴麥尊拒絕迪斯雷利要他擔任保守黨領袖的建議,卻在1859年6月6日參加了在聖詹姆斯街舉行的會議,會上成立了自由黨。女王要求格蘭維爾勳爵組織政府,雖然巴麥尊願意協助他,羅素卻拒絕了。因此6月12日女王再度任命巴麥尊勳爵為首相,羅素和格萊斯頓都同意為他效力。
亨利・約翰・坦普爾,第三世帕爾姆斯頓子爵(又稱帕麥爾斯頓、巴麥尊)(HenryJohnTemple,3rdViscountPalmerston)(1784年10月20日-1865年10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1830年~1834年,1835年~1841年和1846年~1851年)和英國首相(1855年~1858年)。他出身於愛爾蘭貴族,畢業於劍橋大學,1809年-1828年任英國軍務大臣,其後擔任內政大臣。兩次組閣,連續擔任英國首相近十年。他是兩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對華侵略政策的主要製訂者。
1855年3月,沙皇尼古拉一世駕崩,即位的是他希望和平的兒子亞曆山大二世。然而,巴麥尊勳爵認為和談條件對俄國太寬鬆了,因此勸拿破侖三世中斷和談。他篤信英國定能打下塞瓦斯托波爾,從而獲得談判桌上的優勢。英國人在凸角堡前傷亡慘重,但隨著法國人於9月占領了馬拉科夫(Malakov),塞瓦斯托波爾守軍投降。1856年2月27日,雙方休戰,經過持續一個月的巴黎和談,各國達成了協議。巴麥尊勳爵將黑海非軍事化的要求得到滿足,但未能讓俄國向土耳其交還克裏木半島。1856年3月30日,和約簽署。4月,維多利亞女王授予巴麥尊勳爵嘉德勳章。
亞羅號事件
1856年10月,一條名為亞羅號的海盜船被中國人扣留。該船為一個臭名昭著的中國海盜所有,曾於兩年前向英國政府注冊,有一個掛名的英籍船長,船員都是中國人。中國巡河水師在中國領水上攔截了該船,拉下了船上的英國國旗。中國籍船員都被逮捕但英籍船長被釋放。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宣稱中國人侮辱了英國國旗,發出 ,要求中方道歉。兩廣總督葉名琛拒絕,並查出亞羅號登記的執照在三星期前就已到期,因此無權懸掛英國國旗,也不再受國際法的保護。然而,巴夏禮為了保全顏麵,拒絕讓步,他無視國際公約,反而宣稱中國人在行動前對該船並非英國船的事實並不知情。巴夏禮派出艦隊轟擊葉名琛的住所,導致大片城區被毀,以及大量的傷亡。作為回應,葉名琛發布公告,號召廣州人 合起來消滅“英夷”,懸賞要英國人的人頭,城外英國人居住的洋行也被燒為平地。
當消息傳到英國,許多內閣大臣都認為巴夏禮的做法不管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屬錯誤,總檢察長也認定他無疑觸犯了國際法。然而,巴麥尊勳爵卻庇護巴夏禮,表示下屬的行動不應受到事後批評。在接下來的議會辯論中,下議院的科步登(Cobden)和格萊斯頓等人從道德的立場上激烈抨擊政府的對策。辯論持續到第四天時(1857年3月3日),巴麥尊勳爵開始攻擊科步登和他的言論充滿了“反英國的感情,簡直是自己放棄了對自己祖國和同胞的羈絆,我從未想到議會中會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什麽都是英國人的錯,和英國為敵做什麽都是對的。”他進一步宣稱,若譴責英方做法的提議得到通過,就表示議會投票“拋棄掉了地球另一端的眾多英國臣民,把他們交給一夥野蠻人――一夥慣於綁架、謀殺、投毒的野蠻人。”該提議以六票的優勢獲得通過後,巴麥尊勳爵隨即要求女王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他的要求得到滿足。在國際上,中英之間的危機愈演愈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達到頂點。
巴麥尊勳爵的立場在國內極受歡迎,自1835年起他所在的黨派就一直屬於國會的第一大黨。科步登等人則丟掉了議員身份。關於這次選舉,沙夫茨伯裏勳爵(LordShaftesbury)這樣寫道:
(巴麥尊)的受歡迎程度十分驚人――說起來都怪,整個事態都圍繞他的名字來轉動,看起來都沒用什麽策略、主義、口號之類的來影響人心以決定選舉;僅僅是簡單的“你以前支持巴麥尊嗎,不支持嗎?現在你支持嗎,不支持嗎?”
辭職
此次選舉後,巴麥尊勳爵批準了1857年婚姻法案(MatrimonialCausesAct1857),首次允許世俗法庭做出離婚判決,並取消了宗教法庭做出離婚判決的權限。反對該法案的議員中包括試圖用冗長演說來阻擋法案通過的格萊斯頓,這是英國曆史上的首次。但巴麥尊還是決定要讓法案通過,並且做到了。
這年6月,印度人民發動起義,攻擊當地英國人的消息傳來,巴麥尊勳爵派科林・坎貝爾(ColinCampbell)帶援兵趕往印度。他還同意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收歸國有,這在1858年印度政府法案(GovernmentofIndiaAct1858)中獲得通過。
一名意大利共和主義者菲利斯・奧西尼(FeliceOrsini)被發現試圖用英國造的 暗殺法國皇帝,激起了法國人的憤怒。巴麥尊勳爵提出了一項謀殺法案,要求將在英國策劃謀殺他國居民的行動定為重罪。保守黨在議會一讀時投票支持,但二讀時他們投了反對票。巴麥尊勳爵的議案以十九票之差未獲通過,於是在1858年2月,他被迫辭職。
雖然如此,但保守黨無法在議會中占到多數,當羅素於1859年3月提出一項要求放寬選舉權的議案時,盡管保守黨表示反對,議案還是獲得通過。議會解散並重新進行選舉,輝格黨獲勝。巴麥尊拒絕迪斯雷利要他擔任保守黨領袖的建議,卻在1859年6月6日參加了在聖詹姆斯街舉行的會議,會上成立了自由黨。女王要求格蘭維爾勳爵組織政府,雖然巴麥尊願意協助他,羅素卻拒絕了。因此6月12日女王再度任命巴麥尊勳爵為首相,羅素和格萊斯頓都同意為他效力。
亨利・約翰・坦普爾相關
英國首相
同年(公元1784年)出生的名人:
喬治・漢密爾頓・戈登 (1784~1860) 第27位英國首相 歐洲英國

李於陽 (1784~1826) 五華五才子 雲南省昆明五華區

龔文煥 (1784~?) 光澤三龔 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

朱昌頤 (1784~1855) 浙江省嘉興海鹽

愛新覺羅・敬征 (1784~1851) 北京市 + 更多公元17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65年)去世的名人:
竇� (1804~1865) 雲南省曲靖師宗

劉源灝 (1794~1865) 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

徐思莊 (1793~1865) 江西省贛州市龍南市

祝鳳儀 (1824~1865) 浙江省金華武義縣

張傳敬 (?~1865) 安徽省安慶桐城

傅繩勳 (1793~1865)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 + 更多公元1865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