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付樂 兩會報道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務首位,並指出要“釋放文化、旅遊、體育等消費潛力”。
“旅遊業已經成為日漸顯著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民生產業、幸福產業。”全國人大代表、開封清明上河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爽表示,當前旅遊經濟從快速複蘇轉向繁榮發展新周期,更應該打好政策支持的“組合拳”,推動文旅產業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王爽建議,通過積極創新的金融政策支持,助力優秀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通過資本市場鬆綁、金融工具創新等組合拳,推動文旅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躍升”轉型。
文旅消費“兩極化”,多元化需求待滿足
當前,文旅消費市場呈現“兩極化”特征,沉浸式演藝、主題度假等品質項目持續火熱,大眾市場則更趨理性,近80%的遊客將“性價比”作為首要選擇標準。
調查顯示,旅遊行業供給體係存在“中間大、兩頭小”的結構性失衡,傳統景區同質化產品占比超60%,難以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王爽分析道,盡管宏觀政策支持和市場回暖提振了文旅投資信心,但行業仍麵臨“三重脫節”:重資產項目與輕資產運營能力脫節,政府主導模式與市場化需求脫節,傳統融資渠道與新興產業特性脫節。近五年新建大型文旅項目中,運營虧損麵超過50%,資產證券化率不足5%。
王爽進一步強調,文旅融合不斷深化,但兼具文化底蘊、旅遊產品構建能力、運營管理經驗和市場營銷理念的複合型人才嚴重不足。隨著科技賦能文旅的趨勢加劇,熟悉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等前沿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明顯,高水平領軍人才缺乏,影響了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服務質量。
對於人才培養問題,部分代表建議牽頭聯合文旅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完善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加強對文旅行業從業人員的人工智能技術培訓,培育行業專項人才。
硬幣的另一麵是,科技賦能為文旅行業帶來的強勁動力。
近來,科技與文化IP的深度融合成效顯著。如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帶動山西省文創產業全年銷售額突破12億元,另有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帶動多條旅遊線路,讓文旅消費踩上“風火輪”,還有景區引進AR、VR技術,用實景結合了電影場景,吸引了大量遊客。
文旅與科技融合催生出了新產品、新體驗。王爽列舉道,數字基建重構了體驗維度,超高清直播帶動雲旅遊用戶突破4億,數字敦煌項目使莫高窟接待能力提升3倍,黃山景區通過智慧管理係統,實現客流承載量提升25%、運營成本下降18%。另有數據驅動創新商業模式,OTA平台基於消費數據分析推出的定製線路產品,讓複購率達傳統產品2.6倍。
智慧文旅的進程正在加速。對此,全國人大代表、無錫拈花灣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國平建議,鼓勵文旅企業與科技企業深度合作,加快新技術在文旅行業的落地應用。
全國人大代表、新疆阿勒泰地區文博院館員卓婭ⷥ𗴥提則指出,希望通過數字化采集手段,更好地呈現文物保存現狀,完整並及時展現相關圖案及保留研究資料。
融資堵點待破解
王爽指出,我國旅遊產業資源整合度不強,資金周轉慢,回報周期長,許多旅遊企業的發展受限於資金,需拓寬文旅融資渠道。
“目前滬深主板尚無明確的行業鼓勵政策,創業板、北交所存在一定行業限製,這幾個上市板塊對文旅行業缺乏支持性的行業白名單製度,導致眾多文旅企業IPO準入麵臨較大的行業政策障礙。”王爽表示。
對此,王爽建議,一方麵支持中大型文旅企業上市融資。放寬行業政策,滬深主板、創業板、北交所,將文旅行業明確納入上市鼓勵的行業白名單,鼓勵符合上市條件的不同發展階段的文旅企業,結合自身經營狀況和上市需求,選擇不同的上市板塊,通過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改變目前文旅企業的上市困境。另一方麵,她建議適當調整業績審核標準。為支持該類行業優質企業盡快進入資本市場,可由中國證監會、滬深交易所進一步完善審核規則或加強窗口指導。
“政府應實施市場主體培育計劃,激發中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新活力,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通過積極創新的金融政策支持,助力優秀創新型企業快速成長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品牌。”王爽表示。
王爽強調,引導各類產業基金投資文化旅遊產業,鼓勵開展旅遊項目收益權、旅遊項目特許經營權入市交易的試點工作,加快推動文化和旅遊基礎設施納入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範圍。鼓勵符合條件的文旅企業盤活存量文旅資產,發行REITs,推動旅遊基礎設施從資產投資、融資、管理到退出全過程形成資金閉環,為旅遊投資建立資本循環體係,推動文旅企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支持文旅企業探索新融資模式,推動知識產權、景區收益權、旅遊建設用地使用權、文旅在建項目等抵、質押融資等新型融資模式。出台存量資產盤活政策,分類采取盤活措施,用好各類財政、金融、投資政策。由各地政府主導牽頭摸排經營低效或停產停工的旅遊資產、文旅項目,為其提供政策助力、金融幫扶、招商對接、項目重組等一攬子盤活方案,帶動文旅企業和旅遊項目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張誌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