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盤橫空出世的錄像帶
從2013年6月開始,針對葛蘭素史克(以下簡稱“GSK”)的行賄案件的調查就沒有停止過。
6月29日,英國《泰晤士報》突然曝出消息,在中國政府開始對有關該公司賄賂醫生的指控展開調查不久前,該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收到了一段秘密錄製的性錄像,主角是GSK前中國區主管馬克銳(Mark Reilly)和他的中國女友。
這一消息已經得到了GSK的證實。
知情人士向《泰晤士報》透露,在馬克銳不知情的情況下,有人偷偷在他的臥室的隱秘處偷偷藏了攝像機。2013年3月,視頻被匿名寄給了包括GSK CEO安偉傑(Andrew Witty)在內的多位總部高管,同時指控GSK中國公司向中國醫生支付回扣,賄賂中國官員。
早在2013年7月初,GSK東窗事發時,安偉傑曾信誓旦旦強調,英國總部對在中國發生的違規行為“一無所知”。錄影帶的曝光,說明安偉傑和GSK總部對GSK中國公司的不法操作並非完全“一無所知”。
GSK事件再添新爆料,“劇情故事”或有新發展。
馬克銳是誰?
據知情人士透露,GSK總部在收到錄像帶後,將其視為嚴重的安保事件。不過,GSK總部並沒有引起足夠的謹慎,反而在2013年4月授權馬克銳聘請在華工作的英國私家偵探韓飛龍(Peter Humphrey)調查錄像帶。作為被舉報人,馬克銳獲得這樣的授權,這充分說明馬克銳的“能力”受到總部的信任。
作為中國區主管,馬克銳這個名字在GSK行賄案的調查中曾被多次提及。根據已經披露出的事實,馬克銳2006年來到中國,擔任中國公司主管。
GSK銷售部門高管黃紅也涉及行賄案。根據此前媒體報道,黃紅曾交代,馬克銳在來到中國上任之後成立了大客戶團隊,並且強調“銷售就是王道”,“要促進銷售增長。
馬克銳認為,進入醫院的環節非常重要,其中兩類人物很關鍵,即醫院主管藥劑的副院長,以及藥劑科主任。與這兩類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能有3個方麵的好處:首先,產品能很好地進入醫院;在醫保藥品評審時,由於這兩類人在參與,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在年底對處方量較大的藥品進行醫保費用限製時,也不會受到太大的限製。”
在馬克銳“銷售才是王道”的理念影響下,GSK在中國開始了迅猛擴張,業績也突飛猛進。銷售額年增長率從2008年的20%左右增至目前的25%,年銷量從當初的25億元增長到72億元。
GSK的大客戶團隊,也就是GSK的公關團隊,也非常“成功”,每年的公關費近千萬元。“這些公關費用的三分之一由大客戶團隊的區域經理分配具體安排活動,三分之二由項目經理策劃使用。包括讚助醫院藥劑科人員參加國際會議、全國會議和論壇,並和大學合作,開展醫院管理培訓課程,讚助藥學專家沙龍等。而參加的人,由基層人員提供名單,包括各大醫院和各省的學術帶頭人。”
由此不難看出,馬克銳的到來讓GSK在中國的營銷開始了一條不同尋常的帶金公關之路。
在GSK公司逐步成長的同時,爆出內部高管不和的傳言。在GSK東窗事發前後,健康界曾注意到,醫藥代表在微博上曾有大量討論,甚至說到高管“互相拆台”的“秘密。
錄影帶或將攪動一池春水
因此,此次曝光的錄像帶,不僅有意無意印證過去的一些”秘密“,也很有可能推動事件發展。
中國警方經過10個月的調查,2014年5月向檢察機關移送GSK”大規模係統性行賄“的大量證據,GSK有46位雇員為犯罪嫌疑人,馬克銳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截至錄像帶爆出前,”男主角“馬克銳雖然被中國政府禁止離境,但是並未受關押,不再擔任中國區主管,但依然還是GSK的員工。
而隨著GSK行賄案情逐漸浮出水麵, GSK在中國的日子已經舉步維艱。GSK的一名高管曾表示,由於可能麵臨高達200億元人民幣的重罰及在華生意日益舉步維艱,該公司甚至考慮退出中國。
GSK近日發表聲明稱,”本公司中國業務的相關事務非常棘手和複雜“,有關行賄的指控”非常令人不安“。
不過,像GSK這樣的跨國大企業,一般都與各國政府存在密切聯係。眾所周知,GSK是一家英國公司。
2013年底,英國首相卡梅隆訪華時,就在中國公開中”從我與葛蘭素史克打交道的情況看,他們是一家十分重要、十分正派和業務強勁的英國藥企,是中國的一個長期投資者,其將對在華藥品和業務實施長期發展戰略。我認為有必要提及葛蘭素史克的問題,並與中國當局就這一事項展開恰當的對話。“
當時外界將這一番言論解讀為“釋放求救信號”。
無巧不成書,錄影帶的曝光恰好出現在中國高層訪英之後。
此外,《泰晤士報》報道,英國私家偵探韓飛龍將於7月接受審判。
GSK行賄案件,遠遠沒有結束。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